「反诈进行时」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对4000多个涉诈账户采取管控措施
来源: 天眼新闻
2023-05-09 10:25:38

编者按

2023年全民反诈在行动!近年来,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公安、通信、金融等部门齐心协力,我省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长足进步,全社会反诈格局初步构建。但全民反诈依然任重道远,法治频道推出《反诈进行时》系列报道,科普反诈知识,曝光诈骗类型和诈骗套路,提高全民反诈防骗能力,共筑全民反诈“防火墙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新形势、新问题,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积极行动,科技赋能精准发力,不断加强员工反诈培训和应急演练,提升员工洞察力和警惕性,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,及时堵截诈骗案件,保护群众资金安全,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一份力量。

想可疑开卡?没门!

4月4日上午,一名外地女子潘某,持“贵州XX商贸有限公司”工作证明前来中国银行某支行申请开立银行卡。按相关要求,工作人员对其展开尽职调查,询问开户原因、开卡用途等,女子回复说因务工需要开立一类工资卡。在审核过程中,工作人员发现女子的客户证明有伪造嫌疑。工作人员打电话与证明上的公司联系核实,确认该单位并无此员工。工作人员立即向辖区派出所报警,民警赶到将该女子带回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处理。

成功堵截网络贷款电诈案件

4月7日,客户赵某来到中国银行某支行办理2.5万元汇款业务,在汇款过程中询问客户经理“网络上的‘微粒贷’是不是正规的贷款公司?”听到是网络贷款后,工作人员提高了警惕,马上停止了客户的汇款业务。

工作人员随后继续向客户核实情况。赵某反映因为需要资金周转,在“微粒贷”平台上申请了5万元贷款。平台放款时对方说,因赵某提供卡号错误导致这笔贷款资金被冻结,无法入账。

赵某一听急坏了。咨询贷款公司客服后,客服微信他私聊说,需要先支付2.5万元的保证金才能给他解冻入账。如果不支付保证金,将会影响赵某的征信,并向他发送了一张监管部门的《关于贷款人认证和解冻贷款账户的通知函》。

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!工作人员耐心地向赵某讲解了银行贷款放款的正规流程,指出了该笔贷款放款过程中的疑点,并分享了相关网贷诈骗的案例,赵某这才如梦初醒,避免了2.5万元的损失。

科技赋能堵截涉诈资金运行

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采取有力措施,积极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“资金链”整治工作,组织对辖内一季度涉案账户情况进行风险排查,认真总结分析特征、研究管控策略,及时调整风险管控模型。

运用信息科技手段,主动防控涉案账户。通过建立名单管理库,加强对开户客户的身份识别;建立可疑交易监控模型,识别具有一定特征的交易行为,若发现账户的非正常使用,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,有效堵截涉诈资金的运行。

强化员工培训,加强开户管理。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根据涉案账户特点,对员工加强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、电信诈骗案件、账户开户业务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等培训,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。

围绕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难点,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精准发力,推动打击治理工作机制常态化运行,有力打击了出租、出借、出售银行账户和参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,取得明显成效。

一季度,该行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上线11个“断卡行动”模型,通过模型共筛查10万余条交易,涉及资金70亿元,对其中确认4000多户明显涉案的账户采取了限制非柜面交易、冻结账户等管控措施。

反诈提示要记牢

如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,不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,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支招如下:

牢记“三不一多”原则——即:未知链接不点击、陌生来电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漏,转账汇款多核实;

不要随意和陌生人、客服进行视频聊天,更不能轻易将共享权限发给对方,不要随意添加未经证实身份的所谓“工作人员”“售后人员”,更不能直接转账;

身份证、银行卡、支付密码、短信验证码一律不透露给他人,索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;

在与自己的亲人、好友进行“屏幕共享”时,应多留个心眼,先电话联系确认是否本人,谨防骗子假冒身份来展开骗局。

当陌生人要求您下载某个软件,或打开某个链接进行“屏幕共享”,请一定要拒绝。为避免财产损失,请大家及时下载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开通诈骗预警功能,牢记全国反诈电话96110,让诈骗无处遁形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瑛

编辑 蒋孟娇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打好防汛抗旱“主动仗” 农业农村部:全力夺取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|全球热推荐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